【系列照片】Photo Essay
✦ 第三名:陳焯煇|端傳媒
✦ 主題:《沒有傘的孩子:都市原住民青春紀事》
✦ 說明:作品拍攝於2022至2023年間(並於2023年首次刊登),一群台灣都市原住民的孩子, 没有富裕的家境, 優良的教育, 主流以外,一起通過拳撃運動建立自信怎至自己的未來, 除了跟拍拳撃訓練, 也拍攝這群孩子的生活及居住部落的環境,上一代遭受歧視,孩子們如何在没有庇蔭的環境下向前奔跑。
〈鳥〉
少年們在都市出生、長大,是所謂「都市原住民」的第三代;認得的族語,是從學校族語課程中學到的單詞:眼睛mata、哥哥kaka、謝謝aray。他們的上一代或上上一代,歷經台灣政經秩序的劇烈變遷,部落大幅度地被捲入工業化與資本主義浪潮,族人集體遷徙出走。
遷徙的族人們,曾經也是部落長大的少年。如今擔任河岸部落頭目的蘇萬法Karo說,九歲時,他第一次在部落看到錢幣。長大後,卻發現種田很厲害也種不出孩子的學費。「看得到田,看不到錢」,又聽聞城市到處都在蓋房子。彼時的信義區還是一片荒地正要興起。族人們深信,也許時代與機會就要來臨。有時北部的老闆直接到部落一車一車載走許多年輕的期待的心。
遠離家鄉的生活,或裸著身體礦道中呼吸,熱氣中飽含恐懼;或鷹架上度青春,將在未來誇耀台灣沒有原住民就沒有台北101;或遙遠的未知的海洋,狹窄昏暗的船艙找不著家人面孔。更好的時代與機會就要來臨,但祝福的似乎不是這群島內移民。原住民的臉孔與勞動的身軀,承受就業、住宅等制度性的暴力,以及族群互動中受的層層內傷。應該喊痛,自己的語言在都市中卻如絕種的鳥類。
〈火堆〉
有可能,是為了說自己的語言,離鄉的族人們,在河的沿岸整地、開墾成家鄉模樣,有雞可以養、有菜可以種,一家一家沒有上鎖的門,夜晚可以烤火相聚。都市中也有了部落,所以流浪的疼痛,混濁的焦黑的心,用歌唱與火堆,輕輕擁抱、安撫。
在河岸的部落,孩子出生了,一樣的火堆卻越來越少。
都市中產化的腳步中,許多河岸部落的族人,被一次一次拔起,甩落在「原住民大樓」—拆遷與福利住宅—當中。但「現代化」的住宅有現代化的規定:不許生火、不許佔用公共空間、你的我的他的要分得清清楚楚……
而孩子進入學校,才在同儕與老師的指認中,發現自己原來是少數的、不被喜愛的那方。有些孩子被同學罵了「番仔」,起衝突打架,被要求認錯、道歉。有些孩子只是沉默,卻也躲不掉同學間「只會靠加分、補助」的嘲弄。有些孩子過早地學會察顏觀色,辨認友善或不友善的大人。有些孩子見了家被怪手一次一次地拆,老人家的嚎啕哭泣,畫面與聲響還在心中震盪。
其他家長說:「不要跟他們玩在一起」,老師說:「原住民(家庭)果然就是這樣」。常常,家人們得從工地趕到學校,為了孩子又一次的闖禍低頭道歉,並轉過身教訓:「不念書,就跟我一樣去做工地。」族群、階級的暗瘡,在家庭潛伏,有時發膿。
〈熱原〉
不穩定的經濟、文化的被邊緣化、無奈無力的照顧者,孩子們內心的動盪,世界不願理解,只回以偏差、暴力的指控與標籤。孩子們內化,在自我貶抑與困惑中長成少年。校園厭惡像他一樣的少年,他同樣—或更多地—厭惡校園。
在街上,少年們遊蕩、偷竊、砸車、鬥毆、碰觸毒品,早早地學會與警察打交道。成人世界中的問題少年、中輟生,也在街頭自行摸索生存法則:要隱藏,要逃,或長到足夠強壯。在未來將蓋起捷運的網咖裡,在賞賜歸屬與認同的街頭中,學著展示自己夠狠、夠瘋,武裝起來才不會遭人欺侮。在都市中的部落與原住民大樓,弟弟成了哥哥,哥哥後來成了不願意成為的爸爸。
現在擔任「熱原拳擊隊」教練的陳哲宇,十年前便曾在這棟原住民大樓擔任維管人員。少年們叫囂鬥毆的身影、大樓管理室被狂亂砸毀的玻璃門窗,他一一負責善後。不過,同是原住民的他,心裡有更大的不解:為什麼這群少年這麼憤怒?為什麼這麼好的體格條件,卻是用來傷害別人與自己?
陳哲宇選擇走近。透過拳擊教學,以及同為都市原住民的生命經驗,與少年們相遇。下班後的夜晚,少年們戴起了拳套。每一次的拳擊對話中,他逐漸看見少年們受傷的輪廓。動作、喊聲、步伐、笑鬧談心,一支非正規的拳擊隊逐漸成形,也吸引著大樓內弟弟妹妹們的一雙雙眼睛嚮往,逐步跟著參與。
「也許有力量的拳頭可以抵達不同的故事。」長期在地方蹲點的社工楊佳賢,持續在身邊鼓勵與籌措資源,陳哲宇決定考取社工研究所進修,並共同創立「熱原拳擊隊」──「一群熱血原住民」之意。團隊草創,有時就著路燈也練習,器材、設備來自零星的捐贈。只是在這裡,少年們不必再擔心明處暗處的歧視,心中戒備得以卸下。往後幾年,隨著拳擊隊與國、高中的校隊接軌,少年們有了動機穩定就學,甚至升學──曾經那是「別人的」事。

2023年4月23日,新竹,全中運期間,一名原住民拳擊選手準備上台比賽。

2022年6月20日,新北,原住民拳擊選手在對打練習。

2022年11月5日,新北南靖部落的路。

2022年8月27日,新北南靖部落,孩子在豐年祭期間牽手跳舞。

2022年7月16日,新北,兩名原住民孩子在家內彈唱。

2022年6月22日,新北,原住民拳擊選手在練習時汗流夾

2022年8月14日,新北,原住民孩子在社區組織主辦的活動中嬉水

2022年6月20日,新北,一名原住民青年與其拳擊教練相擁。

2022年11月5日,新北南靖部落。

2022年6月20日,新北,一名原住民拳擊選手在練習時弄傷鼻子。

2022年9月10日,新北南靖部落,原住民孩子與部落內的狗。

2022年6月8日,新北,原住民拳擊選手練習後躺在地上休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