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華鴿/自由攝影師
金門與廈門,兩扇門,門對門。
1949年後數十年間,廈門與金門,成為國共兩黨跨海軍事對峙的最前線,也是意識形態激烈對抗的橋頭堡。炮仗持續數十年,同時又互相喇叭喊話數十年,期間包含的默契與荒誕,舉世罕見,而且兩岸至今也並未簽訂正式的停戰協定。世間最殘酷的事情,是戰爭。世間最美好的事情,是和平。金門旅游資源的最大特色是戰地風光。我今年去金門多次,以一個廈門人的角度在金門回看廈門,嘗試捕捉那些早已遠去的戰爭氣氛。
2017年12月28日,金門烈嶼鄉,向西看去可以看到中華民國管轄的檳郎嶼,和對岸的廈門島摩天大樓。
2017年12月28日,金門烈嶼鄉,一處碉堡的設計口,一個士兵模型肩扛機槍瞄準廈門。
2017年12月28日,金門金城鎮,遊客體驗民房坑道的壓抑肅殺。
2017年12月28日,金門烈嶼鄉,九宮坑道將花崗岩山體挖通,山體內部可停靠多艘砲艇。
2017年12月16日,金門金寧鄉,一處廢棄的兵營被草木遮蓋。
2017年12月28日,金門烈嶼鄉,一處廢棄的兵營的大門幾乎被荒草完全遮蓋。
2017年12月28日,金門與烈嶼鄉的渡船上,一個士兵抬手遠望。
2017年7月3日,金門雄獅堡,火砲對準廈門方向。
2017年7月3日,金門後湖海濱公園,人們在海灘觀看焰火。